类型化音乐电台与湖湘文化
其实很早就想针对这个话题写点东西。
2006年7月,在长沙的广播市场试水1年之后,新传国际集团宣布撤资长沙。很不幸,我是当时长沙分公司的一员。
在我看来,新传国际集团试水广播市场只是长沙众多类型化音乐电台中的一个代表。现在看来,裁员和撤资都是那么理所应当。
如果你了解新传国际集团的背景,你应该知道,集团董事长姜丰年先生曾任趋势科技总裁、新浪网副董事长,联席董事长。我不得不承认,经济学原理和商业规律在不同的行业有着同样的可参照性,一切生意一旦上升到相对的高度就完全变成了金融和资本的运作,在新传国际集团的问题上也不例外。
我们暂且不来讨论广告和传媒业与IT业操盘的异同,但归根结底,即便当时操盘新传广播事业体的负责人在广播和广告行业有多么深厚的资历和背景(姓名就不方便透露了),却很难逃出长沙广播市场的怪圈。
回到长沙的广播市场,我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很奇特的市场。不能说长沙的民众对于文化和艺术有着天生的趋俗性,但事实就是这样,而在这个问题上,湖南的媒体导向恐怕得承担很大一部分责任。
在湖南,有这么个电视节目,算起来已经十多年了,两位男性主持人凭借这档节目也逐渐被民众认识,最终变成现在的腕儿。节目非常贴地,满口长沙方言,讨论的也都是一些市井的东西。
我是长沙人,在与人讨论文化性的时候,经常觉得以自己是长沙人为耻。
经常听到所谓的湖湘文化,试问,到底湖湘文化是什么?难道成天嚼着槟榔,站在街头巷尾满口脏话就是湖湘文化?又或者自古以来的革命情结还缠绕着新一辈的湖湘文化?
我不是一个传统礼数的卫道士,甚至我完全不懂传统礼数,或者说我是一个完全西化的人,但是我始终明白一个道理,文化对于民族的印象是有足够作用的。
可能你不明白为什么我会把民众对于文化和艺术的认知与广播市场相关联,但正因为民众的趋俗性,让这个号称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湖湘大地正走向文化的贫瘠之地。也正因为这样的文化背景,让民众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走向了极端。
市场需求决定了产品的定位,相信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经济学原理。于是,长沙的传媒市场结构在悄悄地变化着。平面媒体要保证销售量,广播媒体要保证收听率,电视媒体要保证收视率,于是整个市场向一个消极的方向发展。
正如有一次和长沙某五星酒店总经理闲谈时讨论的品牌行销策略一样。该酒店有个销售奢侈品的商场,为了刺激销售,商场开始举办主题折扣活动。虽然商场的日营业额在活动中有了不错的表现,但活动结束后,商场的定位就悄悄的从富人专卖变成了折扣专场了。这是一个无法掌控的事情,因为行销策略足以动摇整个品牌。关于行销的部分,未来我再来表达一下我的观点。
在传媒市场,你不觉得现在的状况和上述的商场有着惊人的相似么?因为传媒受众已经被俗文化引导,为了市场份额,传媒们只能迎合,于是,俗者越来越俗,雅者不得不俗了!长沙的传媒市场中,虽然还有一些媒体保留着对于文化和艺术的原则,但逐渐呈现出力不从心之态,类型化音乐电台就是一个代表。
不论是前文所述的新传国际集团,还是目前长沙广播市场中其他的台资代理公司,他们都试图把国际上成功的类型化音乐电台模式引入长沙,并复制运作,但状况都不让人乐观。如果你认为是这个模式是否符合华人市场,那我可以告诉你,类型化音乐电台在长沙之外的很多中国大陆城市还算是成功的。
其实,中央厨房式的类型化音乐电台模式的确是一个很不错的商业模式。简而言之,代理公司建立全国性的电台品牌网络,以广告代理和品牌包装的姿态进行运营。一旦建立了全国的网络,从广告运营的模式上来说便占据了全国性的覆盖,盈利模式清晰,最终打包上市。
但为什么在长沙就行不通呢?归咎到原因,我看只能说是长沙的湖湘文化在作祟吧!
最后,我不得不说,文化足够影响并动摇一个民族,虽然汉民族一直以来在艺术上就没有什么显著的表现,但这一条不应该成为文化倒退的借口。虽然中国的文化现状也许不能让文化工作者们向西方看齐,但我们为什么不能做一些文化进步的引导呢?